在社会上闯荡,有种情况咱们都应该能遇到,想为某人或者某事出力,对方却反应冷淡,说对方不待见吧,他又说你可以过来帮忙,说对方待见吧,他的说法又很敷衍。这个时候,如果想出力更多的是出于大公无私,有人往往会心生抱怨,咱这么有心你却这么不买账,得,多此一举干脆拉倒!如果想出力更多的是出于个人利益,大部分人不免要暗自审时度势一番,审得不好,要么是吃力不讨好,白忙乎,要么是忙得不咸不淡,其结果跟白忙乎也没啥区别。
这种想出力却遭遇敷衍的事,上海滩的杜月笙也曾遇到过,在聊杜月笙这一段之前,咱觉得有一点得首先说两句,甭管是因事因人,想出力帮忙,聪明人往往根本不去想这是为公为私,不管是谁,一旦心里去想了,那无形中就是在计较了,一计较自然就局限了,如果再让如杜月笙这样的人把话说透点,他会告诉你,有些事只要你审时度势用心做,刀切豆腐两面光,什么公的私的,自然都在切开的两面光里。
淞沪会战期间,面对日军对上海的疯狂进攻,国民党正规军的压力很大,当时负责战场左翼的是张治中的第九集团军,负责右翼的是张发奎的第八集团军。军人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有气节的中国人则在火线下呐喊、捐钱、捐物,作为当时敌后后援会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杜月笙当然不能闲着。因为和张治中将军打过交道,该怎么帮左翼第九集团军,杜月笙能和张治中直接对上话,啥事有明确要求就好办,所以杜月笙很快就将三卡车军需送到了左翼前线,除此之外,杜月笙还费尽周折帮张治中弄到了一批通讯器材,要知道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帮张治中解决这个问题,杜月笙一度下令将他名下中汇银行的电话总机拆了来组装前线需要的通讯器材。
给左翼前线出了力,杜月笙自然也想为右翼前线出力,但杜月笙跟张发奎在当时并不认识,加之前线战况紧张,杜月笙也不可能冒然前去拜访恳谈。为了出这份力,杜月笙派他的心腹弟子陆京士去右翼前线摸情况,还好,陆京士见到了张发奎,也可能是因为跟杜月笙不熟,也可能是当时军中的物资比较充足,张发奎在简单接见陆京士之后只是草草地说了这么一句话——那就多来几位朋友,为前线弟兄们打打气。说完这个,张发奎就忙去了。
带着张发奎这句话,陆京士满腹疑惑地回来了。杜月笙琢磨张发奎这句话也有些纳闷,张将军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朝深了想,难道张将军这是问他杜月笙要人上前线,这不可能呀,人家是正规军,怎么会向他要增援,再说了,他手下的那帮地痞流氓打架行,打仗那也不顶用呀!那如果朝浅了想的话,张将军这话就是不熟情况下的敷衍,人暂时根本没想你去帮什么忙。
总之,无论是朝深了想还是朝浅了想,杜月笙想出的这份力好像都出不出来。那怎么办?自己想不明白,那就不耻下问去请教有见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