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死吃河豚”是吃货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话的意思不是说努力的去吃河豚,而是说吃河豚是在用自己生命开玩笑。科学证明,河豚的肝、脾、肾、卵巢、睾丸、眼球、血液,浑身上下都有毒,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食物中毒。因为满足口腹之欲而死,死了也容易成为活着的人的谈资,似乎有些得不偿失。
明明知道河豚有毒,美食家们仍趋之若鹜,原因就是因为这种美味有着令人难以抵挡的诱惑。 河豚肌肉洁白如雪,肉味腴美,鲜嫩可口,富含蛋白,营养丰富。自古以来江浙一带就盛产河豚,当地人也喜食河豚。
因为吃的河豚太多,时间一久,江苏一些地方甚至产生了食河豚的文化,不吃母鱼。这并不是考虑到雌鱼会繁殖,而是因为雌河豚肚子里的籽有剧毒,不吃母的是尽量减少中毒的概率。自从第一个人因为食河豚送了性命后,千百年来,当地形成了几个习俗:
一是不请客。吃河豚只是事先通知一下亲朋好友,客人不怕死,愿意来就来,不来的话绝不允许再去邀请。这个习俗,是担心因为吃河豚摊上官司。就算是真的因此而死那也是自愿来的,死了活该。二是给钱。接到邀请主动赴宴的人,就算是父子兄弟姨姥姑舅,在动筷子之前都要象征性地放几个钱在桌子上,然后才能大快朵颐。这个习俗的意思是,河豚是自己拿钱买来吃的,死了自认倒霉,与主人无关。
三是主人不递筷子。请吃河豚,主人只是将一把筷子放在桌子上,谁用谁拿 , 主人不主动递筷子。四是厨子先吃。一盆河豚肉烹好上桌,厨师要当着众人的面先尝一口,过一会儿这厨子没有任何中毒迹象,大家这才动筷子。五是主先客后。厨子尝过,接下来是主人先吃一块肉或喝一匙汤,这才开口邀大家一齐吃喝。 正是因为有了这几条规矩,扬子江河畔每年都有若干起吃河豚死人的事发生,但没有一例闹事或经官的。
另外,吃河豚不能同时喝酒。不喝酒,并不是担心喝酒后会令味蕾迟钝,而是如果河豚有毒,在酒精的作用下,毒性会发作的更快,喝了酒后脑袋昏昏沉沉,不知是喝酒头晕还是中毒头晕,耽误了解毒也不是闹着玩的;再有就是吃完河豚不能马上睡觉,吃了河豚后,人往往会产生食困,万一睡眠中毒性发作,会影响及时抢救。
因为经常有食用河豚中毒的事情发生,江苏民间也积累了一些解毒的方法。如果是轻微中毒,迅速熬煎芦根汤, 让患者喝几碗之后跑步,出了汗毒也就解了;如果中毒太深,就要放大招了——用粗芦苇管插入粪桶粪缸中,让患者用力吸喝,吸喝至反胃呕吐。这个办法与现代西医的催吐洗胃效果仿佛,可以快速解毒。如果患者不吸,就只好强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