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平定以后,掌握军权的节度使们蠢蠢欲动,暗暗里想做安禄山第二。
同州节度使周智光在讨伐吐蕃的战争中立下了大功,因此狂了起来。
杜冕和他有私仇,他在攻打吐蕃军的途中,竟然公报私仇,沿途在鄜州把杜冕家属共计八十一人活埋,然后烧毁鄜州的房舍三千多家。
周智光和陕州刺史皇甫温不和。皇甫温的部下张志斌入朝奏事,取道周智光的防区,被周智光杀了,剁成肉片,烹煮,分给部下吃了。
因为张志斌一世,官员们经过周智光的地盘时,都是偷偷经过。
郭子仪听说了周智光的悖逆之举,就上奏皇帝,请求讨伐周智光,可是,皇帝唐代宗却说非但不能讨伐,反而要重赏。
唐代宗为什么这样做呢?分析起来原因不外乎三个:
1,掌握大军的郭子仪比周智光更可怕,唐代宗担心讨伐周智光会让郭子仪进一步壮大。
2,唐代宗采取缓兵之计,让周智光进一步暴露,以更有理由讨伐。
3,安史之乱以后,唐朝衰微,无力节制军阀。
天真的唐代宗想了一个自以为是的做法,封拜周智光为朝内官员,让他入朝,趁机剥夺他的军权。
于是,唐代宗下诏升任周智光为检校尚书左仆射,派特使余元仙携带诏书授予周智光。
周智光接到诏令,当场就开始谩骂:“我周智光为国家建了特大功劳,不得入相,只授仆射!而且我镇守的同州、华州地盘太小,很难让我展足。最少必须给我增加陕州、虢州、商州、鄜州、坊州等五州,那样还差不多。”
居然和朝廷讨价还价,而且一伸手就直接要做宰相,周智光够狂的,恐怕安禄山也比不上吧。
狂是需要资本的。周智光认为他是足够资本的,他对余元仙说:“我这里到只有长安一百八十里地,我晚上睡觉不敢伸展双足,害怕一蹬腿就把长安城的城墙踏破了。我有两个儿子,都能拉开二百斤的弓,被人称为万人敌。假如想挟持天子以令诸侯,天下除了我周智光还能有谁呢?”
说完这些狂气冲天的话,周智光捋着自己的胡须,哈哈大笑。
而余元仙则吓得双腿直颤,一个字也不敢说。
余元仙回到长安,认为自己是捡回了一条命。
皇帝听完余元仙的奏报,并未声张,而是秘密诏令郭子仪率兵讨伐。
郭子仪接到诏令,在渭水河畔驻军,威胁周智光镇守的华州。
郭子仪威震天下,周智光的部下可不想当周智光的陪葬品,就开始寻找退路,相继叛离。
郭子仪出兵不满七天,华州守将姚怀好李延俊就倒戈,杀了周智光,而且把周智光的头颅以及其子周元耀、周元干献给朝廷。
就这样,狂人周智光尚未造反,郭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