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过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过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40个回答
在古代,五人三姓出门打工,经商,做挑担工,如果其中两双同姓,同一祠堂,出身之前族长有交代,必须同去同归,否则家法伺候你,你路上就是有贼心害人,也不敢放肆去害对方,如果你是单姓外族人,那不怪我等之事了,你挑着担扭腰了,肚子饿走不动了,或者你身患疾病了,反正不怪我等人之事,生死与我们无关。 再说就是到了现代,农村中有老人死去,土葬需要请金刚师傅抬棺材,如果你请的人杂,是外地人或者邻居人两队合伙抬棺材,上下坡的,一头上坡死劲拉,后头的就吊着向后拉,很是费力气,弄不好棺材砸下来弄伤人了。 至于说到三十六人莫过渡,古时过渡都是小木船,没有大型机帆船,也没有人规定你船家超载,古时木船很小,载重量也小,过渡时36人基本超载了,安全系数大大折扣了,再加上一些水匪从中作梗,用刀划破船底漏水,或在水下设障让船触礁沉没,好抢夺众人财物。 所以,"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过渡"成为了古人们出行的一句口头禅,决不犯戒,以免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53评论 "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过渡",这种风俗习惯,在客家已经流传很久了,从小时候起长辈们就会告诉你,所谓五人三姓不同路,就是说五个人一同上街或者外出,在五个人中不要只能有三个姓氏,对现在社会来说,特别是同坐一辆小车就更加注意了。五人三姓出门,小则必丢东西,大则出现事故。 古时候,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客家人在生活生产中迷信命运、崇拜自然、顺从认命的心理相当浓厚,因而许多忌讳的言语、行为便成为约束人们活动的行规,渐渐演变为习俗。部分人们至今仍然受到这些习俗的影响。
如果出现五人三姓这种情况: 1.就减少一个人或者增加一个人,或者某个人推迟推前一步走,做到尽量符合这种风俗习惯。 2.在车上一人穿反鞋,就代表一人始终在朝后看,也在与你们四人道不同,便不是五人同行了。 |